5月20日下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“律动心灵”音乐疗愈主题活动。作为学校第二届“5.25”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一,此次活动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学会放松技巧,提升情绪管理能力。活动通过理论讲解、现场演奏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形式,带领全校心理委员、心理协会会员、部分学生带代表近200名学生走进音乐与心灵共鸣的疗愈世界,在旋律中释放压力、感受身心和谐。
理论先行:解码音乐疗愈的科学力量。活动伊始,主持人老师以“音乐如何疗愈心灵”为主题,为在场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。她结合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音乐对情绪调节、压力缓解的作用机制,并现场示范如何通过节奏呼吸、音乐冥想等简单方法实现自我放松。“音乐是无需翻译的情感语言,它能绕过理性思维,直接触动我们的潜意识。”老师强调,希望同学们能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,成为自我关怀的工具。
古筝雅韵:传统乐器叩响心灵之门。活动第二部分,特邀市技能大赛弹拨乐器获奖选手袁媛同学进行古筝演奏现场表演。悠扬的琴声随指尖流淌,《高山流水》《渔舟唱晚》等经典曲目轮番奏响,时而清越如泉,时而舒缓如风。演奏过程中,师生们闭目静听,跟随引导感受音符与呼吸的同步律动,现场氛围宁静而治愈。活动后,一位学生感慨:“古筝的音色仿佛能荡涤烦恼,听完后心里轻松了许多。”
沉浸体验:音波按摩中的身心放松,最后环节,主持人老师播放了精心挑选的疗愈音乐合集。伴随着自然风声、流水声与轻柔钢琴旋律的交织,师生们或躺或坐,在指导语下逐步放松肌肉、清空思绪,进入深度放松状态。不少参与者反馈,短短20分钟的沉浸体验后,焦虑感明显降低,注意力也更加集中。
以乐润心,赋能成长。此次“律动心灵”活动是学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一次尝试,未来将持续探索艺术疗愈、团体辅导等多样化路径,助力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。活动结束后,许多学生主动咨询音乐疗愈资源,并期待参与更多类似活动。“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,这样的体验就像一场及时雨。”一名班主任老师评价道。
(一审一校:张曼曼 二审二校:卜燚 三审三校:孙玉林)